编译者注:搜索结果页(SERPs,Search Engine Results Page),就是搜索引擎对某个搜索请求返回的搜索结果的页面,主体部分是个包含搜索结果网页的标题、链接和搜索结果内容简介的一个列表。
Matt Cutts博客上有一段讲解关于谷歌搜索结果页的录像,在录像里面,他详细讲解了每段搜索结果是如何构成的,他用了搜索“Starbucks”作为样例(这里我们用“携程网”的样例),下面就是搜索结果。
下面就是Matt说讲的归纳,里面稍微有一些我添加的评论。
搜索结果页中每条结果的标题是来自搜索结果网页的标题标签(title tag)。在我们的例子里,是“携程旅行网: 酒店预订, 机票预订, 旅游度假, 商旅管理””,对网站来说,定义一个能描述网页内容的标题就很重要。
解说:在标题中放进和网页最相关联的关键字。这点不会让用户在访问你网页后产生挫败感(易IT注:指标题和网页内容不符合,不是用户想要找的内容)而降低网站的点击率,记得在网站的所有网页上这么做。
下面轮到一小段关于搜索结果网页的说明(描述)。这段说明可能来自多个地方 :
首先,如果Google因为某种原因(比如:当谷歌的爬虫机器人来时,你的服务器正好宕机了)不能抓取你的网页,从而无法构建这段说明文字。这是那种你看到Google使用开放目录服务(又叫dmoz.org)去抓取你的网站的信息(如果有的话)来显示的情况。
然后,Google会遍历网页的用户可见部分(用户可以读到的文字)是否包含搜索词或短语。举例来说,如果用户是搜索一个人名,而且这个人名存在于网页页面的最底部,那么这段文字可能会被用在搜索结果的说明文字上,即使它在网页的最底部。Google这样做是为了帮助搜索者尽快判断返回的搜索结果是否和他的查询间的相关性。
最后,如果google在页面的用户可见内容中找不到满意的匹配文字,那么它可能会在搜索结果中显示网页描述元标签(description meta tag)中的文字。这就是描述元标签多么重要的原因。当它在我所知的搜索引擎中不再影响网页的排名时,仍然是一个用来在众多搜索结果中吸引用户点击你网页的强大武器。
Matt提到的另外件事就是,如果返回的搜索结果中包含用户搜索的关键字,那么这些关键字会在搜索结果中加粗,包括搜索结果的标题,文本说明和网址中。
Matt提到,Google知道分析派生词和同义词,所以如果你的查询里包含“车(car)”,那么它会知道,“车”和“汽车(automobile)”是一样的,并且还有可能还会把“auto”也当成同义词。但是,在这个例子里,automobile和auto在搜索结果中并不会加粗。(易IT注:在Matt的那篇博客的评论回复中,他说如果有与搜索短语(关键字)相关的词句,也可能会加粗。)
在搜索结果文字说明的右边,你会看到一个股票报价的链接。这是一个显示股票价格和走势的说明。因为“携程”是一家上市公司,如果在搜索结果页面上有地址的话,谷歌也许会显示一个链接到那个地址的谷歌地图的链接。
在搜索结果简介的下面,你会看到有一些链接。这是一些关于这个搜索结果的网页链接。就像上面提到的,如果链接中有查询的关键字,会被加粗处理。
在搜索结果的简介文字旁边,可能会有网页的文件大小,比如:12k。有时还会显示页面被抓取的最后时间,你可以根据这个时间来判断内容的新鲜程度,当然,对于SEO来说,也可以作为判断一个网页重要性与否的指标。
在链接的最右边,你可以看到”页面缓存“的链接。这个链接会显示Google关于当前搜索结果所的复本。在”页面缓存“页面的最上端,会有Google抓取这个页面的一些信息。”页面缓存“是一个了解Google是否抓取你最新页面的方法。而且,当你的网站宕机时,这也是一个方法来查看你的网页。
在”页面缓存“的右边是一个”类似网页“的链接。这个链接会显示和你网站类似的其他网站。对于”携程“这个搜索来说,类似网页包括”艺龙“、”去哪儿“等网站。的“在前面我们讲过谷歌
接下来就是网站链接(site links),Google只对某些网站显示这个网站链接。Matt在视频中提到,不能通过付费的方法在搜索结果中显示网站链接,它完全是通过算法来显示的。网站链接显示的是某个网站其他重要的网页。
基本上,Google试图帮助用户尽快得到他们想去的链接。比如,如果用户想直接查看网站的”关于我们“页面,那么通过网站链接可以直接点击进去从而建设点击次数。
最后,在搜索结果的最底部,还有个”此网站更多有关信息“的链接,点击后是返回的结果是这个网站范围内搜索同一个关键字的搜索结果页(即搜索site:ctrip.com 携程)。
注:此文章发表于07年,但主要的部分相信还是有参考价值。
以下为引用的内容 英文:Matt Cutts Videos on Search Snippets:原文:http://yi-it.com/blog/pivot/entry.php?id=105
文章评论 本文章有0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