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百度站长平台公布了《Web2.0反垃圾详细攻略》,马上引起了众多SEOER与站长们高度关注。
事实上,《Web2.0反垃圾详细攻略》只不过是再次重复强调了百度《搜索引擎优化指南2.0》中对“内容无意义穿插关键词”的“零容忍”态度而已。其中最大亮点是要求众多Web2.0网站“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拒绝各种“内容无意义穿插关键词”的SEO垃圾内容——这也暗示着今后垃圾信息泛滥的Web2.0网站,如果不积极整治,加强管理,可能将遭到百度的降权甚至K站的惩罚。
此次百度《Web2.0反垃圾详细攻略》的发布一如既往地占据了道德制高点,从整个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大局着手,以维护良好的互联网生态环境,给网民提供更好的搜索体验为目标,因此它的发布在理论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得到相当站长、SEOER们的支持;但可以预料的是,现实中这样“雷声大,雨点小”的所谓“详细攻略”在遏制互联网垃圾信息蔓延的作用着实有限。
地球人都知道,之所以“内容无意义穿插关键词”的所谓群发SEO行为会越演越烈,呈现出星火燎原的势头,是因为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搜索引擎排名商业价值陡增,面对如破堤之水,来势汹汹的各种“为排名而排名”所谓SEO优化“内容无意义穿插关键词”垃圾内容,搜索引擎(尤其是百度)技术上的局限性暴露无遗。各种靠垃圾内容群发获得搜索引擎高排位的情况屡屡出现,这从客观上刺激了垃圾内容在网络上的大量滋生蔓延——各种毫无核心价值,甚至连内容伪原创都懒得弄的站群横行网络,并轻易在搜索引擎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就是明证。
“而且黑帽SEO有一个无法否认的论据是:你不能保证完全遵守搜索引擎的规则,就能在十年以后得到一个受搜索引擎重视的网站。谁知道搜索引擎在什么时候会对它的算法做一个大的改变,让成千上万白帽网站从搜索引擎里消失呢?”
7年来,搜索引擎技术并没有质的飞跃,ZAC于2005年《SEO:你要戴白帽还是戴黑帽》中所提的这个疑问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甚至各种作弊网站关键词在百度搜索引擎“总在最前”高排名还不断强化着这个已经逐渐成为了所有站长心头最大的困惑。
在如此“生存或死亡,这是一个问题”的大形势下,一些本来志怀高远的站长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姿态,也学着整“内容无意义穿插关键词”的“发外链”,这种情况借用一个经济学名词就是“劣币驱逐良币”,通俗点说多少都有点“逼良为娼”的味道。
有一位武汉站长公司外链团队专职外链专员就有5个人,但他发现,一个上线才一个月的单页面网站外链轻易就做到了几万,轻松超越了他上线一年多的网站,而且一个行业热门关键词排名也轻松超越了他的网站。
有一天他恍然大悟地在QQ上说:“我总算想明白了,中小网站排名就是靠大量的垃圾外链,这办法事半功倍,内链根本没有什么作用,我已经决定了,也整几套群发软件去发外链,解放几个外链专员出来,做别的事情去”。
一年半之前百度Lee与站长关于站群的对话,可到现在站群仍然活得风生水起
如果说,这位站长的话还过于主观的话,那么,每次面对站长关于站群问题的提问,百度搜索工程师Lee的回答几乎都是千篇一律地强调“从用户价值考虑网站建设”问题,然后鼓励站长反馈信息及举报作弊站群。这就完全可以看做是百度面对垃圾站群“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官方表态了。
并且,不得不指出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百度家里的一些产品还出于“拥有更大用户规模”的目的,变相鼓励垃圾外链内容上传,比如百度《Web2.0反垃圾详细攻略》中所公布百度搜藏中的那些“内容无意义穿插关键词”页面就是明证,同样情况还有百度文库与之前的百度知道。
百度《Web2.0反垃圾详细攻略》中所披露的百度搜藏垃圾内容网页
因此,“解铃还须系铃人”,在搜索引擎对垃圾信息的鉴别处理技术没有质的飞跃前提下,百度想要真正地打击垃圾信息甚嚣尘上的蔓延势头谈何容易。可以肯定的是,百度《Web2.0反垃圾详细攻略》几乎一面世就宣告了它必然失败的最终命运。
当然,话又说回来,打击“内容无意义穿插关键词”的垃圾信息符合所有人(包括站长、SEOER、百度及网友)的长远利益。
是的,赚钱是绝大多数网站运营的目的所在,但对于更多站长、SEOER来说,可能精心策划组织网站内容体系,并形成自我网站独特风格,培养网站核心用户为基础的用户群体才是真正持久赚钱的唯一途径,从这方面来说,我们真的也只能扪心自问一句:“我们为什么做站群(网站)?”
但对于百度等搜索引擎来说,不能老强调“实际上完美的系统是不存在的”,必须真正专注于搜索引擎对可读性内容高效准确的判别技术的提高,必须在打击精准的严刑峻法基础上,从自己做起杜绝垃圾信息,之后再来强调对广大站长、SEOER的积极引导才是正路。否则打击垃圾信息永远都只会是“雷声大,雨点小”的美好幻想(本文由gouyn12原创首发,版权所有,文责自负,转载请用链接形式标明文章首发出处http://www.gouyn12.com/cnnet/268.html)。
文章评论 本文章有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