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当一汽与奥迪签署了中国第一个高档车技术转让合同,并在一汽正式开始生产那款创领世界汽车设计潮流的奥迪100时,中国的轿车年产量只有区区7.7万辆,每千人汽车拥有量仅为0.7辆,比非洲最穷的埃塞俄比亚的1.3辆还要低,在世界14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倒数第一,高档车市场更无从谈起。
22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也是全球成长最快的高档车市场;奥迪保持了在中国高档车市场上第一品牌的地位,中国已成为奥迪在全球的第一大市场,也是奥迪的第二故乡,一汽-大众已经是中国最强大的高档车制造基地。
22年风风雨雨、翻天覆地,一汽与奥迪一路走来,超越了双方文化和观念上的不同,社会制度和企业制度的不同,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的不同,以及技术水平和制造标准上的巨大差距,以不断超越自我的进取精神为奥迪达成了无数个第一:第一个向中国进行技术转让的高档汽车品牌;第一个在中国合资生产的高档汽车品牌;第一个为满足中国用户特殊需求进行本土化二次开发的国际高档汽车品牌;第一个按全球统一标准建立经销商网络的高档汽车品牌;第一个在中国年销量突破10万辆、15万辆乃至20万辆大关的高档汽车品牌……以及第一个在中国销售100万辆的高档汽车品牌。
| 历史篇 |
100万辆从头越
1985年,在国内轿车生产几为空白的情况下,巨大的需求导致进口轿车急剧膨胀,进口汽车达到34.5万辆。为“挡住进口”,一汽厂长耿昭杰开始酝酿一汽在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发展战略。面对当时极度缺乏资金和技术的状况,新战略的基本思路是: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档车技术,通过组装生产,将其消化吸收。为实施这一战略,一汽需要一个具有相当实力的国际合作伙伴。
另一方面,作为在上世纪80年代极为罕见的看好中国汽车市场未来的国际汽车业战略家,德国大众汽车公司董事长卡尔·哈恩也非常想在中国寻找更大的机会。
1987年冬天,哈恩首次造访长春一汽,被一汽的实力所打动。尽管当时一汽已经购买了克莱斯勒的发动机,并正在和克莱斯勒就购买道奇600生产线进行谈判,但面对德国大众表现出的极大诚意,一汽开始考虑另做选择。
凑巧的是,一汽购买的克莱斯勒发动机实际上是奥迪开发的,很容易和奥迪轿车匹配,加之1983年问世的奥迪100以前所未有的流线型车身创下了0.3的量产轿车风阻系数纪录,引领了世界汽车设计的潮流,而且奥迪同意向一汽转让奥迪100的整车技术,于是,一汽与大众及奥迪及时抓住了机遇,最终达成了合作协议,拉开了长期战略合作的序幕。
文章评论 本文章有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