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内地企业扎堆港股上市,港交所的铜锣明显不够用了。
打响头炮的是小米,招股价17港元,是港交所第一支以“同股不同权”方式上市的新股。
创立仅8年时间,小米实现了从0到484亿美元市值的增长。曾经以参与感、粉丝营销、饥饿营销、线上电商为主的小米,在规模数亿增长之后,至今仍被人称道的创新营销模式,“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企业的全新玩法”,早已悄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投放传统广告、做冠名赞助、找品牌代言人、开辟线下渠道……曾经的“不羁少年”越来越中规中矩,向传统企业的“老一套”靠近。
为什么?
开疆:锥子楔入市场
小米进入市场之际,是智能手机井喷式发展的一年。
当时,智能手机已经获得消费者认可,用户关注度飙升。同时,传统手机厂商们也发现了这一新的利润增长点,纷纷推出自家品牌的智能手机。当时,与整体手机市场相比,我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品牌关注集中度非常高,前5大品牌累计所受关注比例高达83.8%。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小米要想打开自己的一块市场,引发必要的关注度,必须选择与众不同的定位。而且,定位要足够细分和精准,使小米品牌能够像锥子一样楔入市场。
2010年,也是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大战的一年。塞班系统市场占有率呈现下降颓势,安卓系统上升势头迅猛,苹果iOS系统则稳步提升。刷机成为手机发烧友热衷的流行游戏。
小米正是瞄准了这样细分的一群人,一出道打的就是“为发烧而生”的牌子。如今已成为营销圈教科书的《参与感》,其中提到的小米式营销,正是围绕着发烧友群体量身定制的营销战略配置。
比如:在产品和定价上,小米主打性价比,在同等配置下总是比竞争对手更便宜。在渠道上,与其他智能手机不同,小米主打发烧友聚集的线上渠道。在促销上,小米在各大手机论坛挖掘发烧友和资深用户作为MIUI论坛和小米论坛的种子用户,组织用户交流MIUI系统和小米手机的使用技巧,举办各类线上和线下互动活动,并根据用户意见调整系统和产品。
拓土:八爪鱼战略
然而,发烧友群体规模毕竟是有限的。
当企业规模较小时,细分定位有助于市场破冰,围绕核心用户群的精耕细作则有助于口碑传播。但是,当企业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这种细分化定位和精细运营,不仅会降低运营效率,还会限制市场空间的进一步扩大。
这时,小米开始通过三大维度的营销拓展,去打破原有定位的限制。首先是用户定位的拓展。与“为发烧而生”的小米品牌不同,红米品牌确定了新的定位——“国民手机”,并且破天荒地一口气推出了三位代言人:刘诗诗、刘昊然和吴秀波。在“发烧友时代”,雷军就是小米的最佳代言人,他的一条微博都会获得发烧友的纷纷转发和热评。但是当小米走向大众化用户时,与雷军相比,明星才是吸引他们关注的最佳媒介。根据小米招股书显示,目前红米手机已经成为小米出货量最大的手机系列。
其次是产品品类的拓展。针对年轻用户群,为了充分挖掘其生命周期价值,小米推出了小米插线板、小米移动电源、小米空气净化器等产品,并逐渐延伸出整条小米生态链。以小米电视为例,用户仍然定位于小米的经典用户群体——年轻人。“年轻人的第一台**”已经成为小米生态链产品的模式化口号。
再次是营销渠道的拓展。线上流量成本的增加、OPPO和vivo线下渠道的成功、小米市场增长的压力,诸多因素组合作用,使小米开始正视线下渠道的力量。小米实体店分为4种,分别是自建自营的小米之家、他建自营的 “小米专卖店”、他建他营的 “授权体验店”和小米直供店。据微信公众号“周掌柜”透露,小米在全国有 368 个金牌经销商。他们按等级分布在三个微信群里,从低到高分别是核心KA、“68铁血”和“18蓝血”。其中50%的经销商处于亏本状态,30%打平,只有 20%微利。
为了配合这三大维度的拓展,尤其是低线城市用户群和线下渠道的需求,小米不得不重新捡起当初自己“颠覆”的传统12营销模式:门店开起来,广告投出去,地推做起来。
出海:不断试错以适应当地市场
文章评论 本文章有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