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这个圈子里的人被有意无意地贴上了“广告人”的标签,而这个标签在我看来既是一种社会认同,又是一种无奈自嘲。想当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的豪言影响了几代人,使得广告成为了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
时至今日,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广告业的发展,使得广告变得不再是一个仅靠创意吃饭的行当。现代广告人尽管仍然顶着艺术的光环,却也经受着新时代传播方式迅速更迭的苦楚和来自新广告主的重重压力。
国内的互联网广告发展至今,已经有十多个年头,显然已从当初吃市场“边角料”的小孩长成了一个能与电视广告分食市场预算的成年人。互联网广告的从业者也从最初徘徊在广告圈边缘的游离人转变为引领广告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今天,我们无论谈广告、公关还是营销,都脱离不了网络这个渠道,曾经甚是流行的“新媒体”今天已然成为了主流媒体。而数字营销(Digital Marketing)也正处在整个产业的风口浪尖,显得体面又时尚。
于是乎,我们这些营销圈的人便欣欣然以这种“新广告人”的角色混迹于江湖,无不春风得意。
年初曾有人在圈里的微信群这样调侃广告人的讲话风格:“Amy,我和BMW的account要安排一个appointment,要过一下明年广告的budget,你帮我check一下我的schedule,帮我book一个meeting room,到时候你involve进来一起,别忘了meeting minutes。对了,我办公桌上有个file,里面有张vendor list,帮我拿过去scan一下。一会儿去楼下帮我买杯coffee,记住,我只喝Starbucks。”
这应该说是典型的4A风了,其实在当前的互动广告圈,只要你稍加留意,便会发现这种腔调也是随处可见,特别是在上海这座洋气的城市里。
对于新广告人来讲,我改一个版本,也许能更好的表现新广告人的日常:
“Amy,我跟客户那边负责digital marketing的Seven沟通过了,他们的website真的很糟糕,不利于做SEO, UV一直很低,又不肯花钱做百度SEM 。我有推荐帮他们做个campaign通过media buying引流到一个全新设计的landing page来达成转化,他们boss倒是同意了,可是又说CPD和CPM太贵都不会考虑,只肯投一些CPC的feeds 或者banner做一些testing,同时叫我们 social 这边配合来做一些IWOM,而budget totally只有5W,还要求我们保证ROI,你说他们现在又没有什么特别好的SKU和奖品给到support我们,这点钱真心是连我team的salary也cover不掉的呀!”
呵呵,看来新广告人的日子并不好过。
事实上,广告归根结底属于服务业,而且是一个非常辛劳的行业,个中滋味相信只有圈内人才能深刻体会。新广告人的生活看似体面,实则苦逼。“操着卖白粉的心,赚着卖白菜的钱。”应该是绝大多数网络营销人对当前生存状态的自嘲。
记得有个讲“新广告人”的段子是这么说的,说凌晨两三点钟还在街上晃荡的,不是酒鬼,便是做 social media的。相信做过 social media 的小伙伴们都感同身受吧。至于那些加班熬夜做PPT准备比稿的,为campaign修图改稿改到吐血的,为物料上线熬成血丝眼的,不说也罢,谁叫你从事的是服务行业,而且竞争又这么激烈?
美国传奇广告教父大卫曾经在他写过的一本书叫做《一个广告人的自白》 中说过 :“我们做广告是为了销售产品,否则就不是做广告。”可见,无论做什么样的广告,其本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客户带来销售。
奥格威作为广告大师,能在上个世纪就提出这样的论断自然是深得客户之心的,更何况现在已经到了21世纪的网络时代。
我们这个时代呀,对广告人来说既好也不好。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看上去是有新的网络技术,又有大数据,貌似所有的网络广告都能跟踪监测,都能窥探消费者内心,然而也正是这些广告业的革新随之带来了客户对于广告效果的偏执。
我可以肯定的说,当今的广告主都是抱着“不能为客户带来销售转化的广告就是耍流氓”的心态来与新广告人合作的。然而期望越大,失望必定越大,一旦达不到广告主的销售预期,广告代理公司便成了众矢之的,往往是容不得半点解释就得滚蛋,广告主才不管是因为其产品还是运营的原因导致销量不好,人家花了钱给你就是要看到他想要的效果。
呜呼哀哉,新广告人不易!如果说传统广告人还可以很诗意的比喻为“带着枷锁的舞者”,那么新时代的广告人则只能更为残酷的扮演着“带着GPS的巡航导弹”,要么完成使命一击中的,要么偏离航线自行引爆。
这个时代容不得耐心和等待
也别怪客户太奇怪
只能怪广告变化太快
Bred
珍岛集团副总裁
曾先后供职于省级电视台、传媒杂志社、4A广告公司等单位,在传媒行业有丰富的经验和阅历。Bred是广告传播方向的研究生,也曾参与过《新编传播学》、《智能营销》等书籍的编纂工作,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
文章评论 本文章有个评论